4月2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扬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潘建奇应邀莅临我院,以《基于文化自信美术为乡村振兴赋能——美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就业机遇与实践》为题开展专题讲座。本次活动旨在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探索艺术服务社会的创新模式。
潘建奇教授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度切入,系统阐释了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他指出,乡村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振兴本质是文化主体性的重塑过程。通过分析“新乡贤文化”在浙江安吉、福建土楼等地的实践案例,论证了美术在激活乡村文化记忆、构建文化认同中的独特价值。针对当前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千村一面”现象,潘教授强调应通过“艺术介入”实现乡村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
针对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潘教授提出“三维立体”职业发展框架:在空间维度上,构建“城市-县域-村落”三级服务体系;在产业维度上,涵盖艺术疗愈、文创设计、公共艺术等六大领域;在能力维度上,强调“在地性转化能力”“跨学科协作能力”“数字艺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他特别指出,乡村振兴亟需“懂艺术、懂农业、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呼吁美院学子投身乡村振兴。
作为长期致力于艺术乡建的实践者,潘建奇教授的讲座为美术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新思路。本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师生的专业视野,更为构建“艺术+乡村”的创新生态奠定了理论基础。未来,美术与设计学院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在文化遗产活化、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度探索,为乡村振兴注入美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