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暑期学校专家授课第三讲《传统陶瓷的演变》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中心副主任邱耿钰老师主讲。
黄海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邱耿钰老师在陶瓷艺术研究和创作领域的主要成就。邱老师长期关注我国民间传统陶瓷的发展,著有《中国现代民间陶瓷研究》、《中国手工艺——陶瓷烧造》;科研作品有《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陶瓷卷(续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院项目《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民间制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藏族传统制陶文化研究》。邱老师擅长陶艺、雕塑创作,他的作品曾入选第11届、第12届全国美展;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韩国世界陶艺双年展等国内外专业展览,被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石湾陶瓷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因参与本次暑期学校活动的学员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陶瓷材料,邱耿钰老师基于学员的知识基础,为学员全面介绍了传统陶瓷品种,分析陶瓷由陶器到瓷器的演变过程。邱老师的介绍方式和以往按照年代顺序编写的陶瓷史、专门的陶瓷工艺学或传统陶瓷的作品欣赏不同,他从传统陶瓷工艺角度切入,将中国历史上各种陶瓷产生的关键工艺和技术难点做梳理:比如中国传统陶瓷都有哪些品种?当时为什么会烧制出这样的陶瓷?这些陶瓷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些陶瓷又演变出了什么新的陶瓷品种?基于这些关键问题,为学员介绍了黄陶、红陶、黑陶、灰陶、白陶、彩陶以及印纹硬陶、原始青瓷、白瓷、化妆白瓷、彩绘瓷、色釉瓷等不同陶瓷品种的材料、成型、装饰、烧成工艺,总结不同种类陶器品类的差异性,让学员对传统陶瓷的概念和品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邱老师为学员总结了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和陶瓷工艺的演变历程。我国在近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烧制出了素陶,在8000年前烧制出了彩陶和黑陶,在之后的数千年间,素陶、黑陶、印纹陶、彩陶的烧制一直没有间断;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成功烧制出了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烧制出了青釉瓷;在1500年前的隋唐时代烧制出了成熟的白瓷;随后的数百年间又成功烧制出了五光十色的颜色釉瓷和丰富多彩的彩绘瓷。我国陶瓷在技术上和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对世界上许多国家陶瓷的发展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世界陶瓷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传统陶瓷的演变归纳导图
(根据邱耿钰老师的上课资料整理)
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鹰鼎
8月14日下午,邱老师在工作室为学员示范了陶瓷成型基本技法,如拍泥片、泥条盘筑、如何运用现成模具快速成型作品,并基于学员的方案进行提问和引导,以运用恰当的形式语言表达作品。
学员感悟
2023年8月14日上午,我们有幸听到来自清华大学陶瓷艺术设计系邱耿钰教授精彩授课。邱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国传统陶瓷的演变史,从原始素陶到瓷器,每个部分都细致生动,令人印象深刻。通过这次学习,我对陶瓷艺术有了新的认识,邱老师带领我们深入体会到陶瓷艺术的魅力,从中获益匪浅,十分感谢邱老师。
——李想 常州大学
在邱老师的传统陶瓷工艺的演变讲座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中国陶瓷的独特之处。讲座上,邱老师生动地介绍了我国陶与瓷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对黑釉瓷印象最为深刻。黑釉瓷泛指看起来接近黑色的瓷器,宋代的油滴黑釉盏尤为惊艳,具有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试想一下,在宋代那种设备不发达的时代,能烧制出如此瑰丽炫目的瓷器,实属不易。通过这次讲座,我对陶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在未来的创作中,自己也能熟练运用陶瓷材料创作更多作品。
——蒋烨 广西师范大学
邱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从陶器到瓷器的演变过程,让我对各个时代的陶瓷品种都有了一些新的了解。我从看见陶瓷只会说这是罐子或者碗变成了这件物品是什么样的材质、有什么功能。邱老师讲课有趣生动,脉络十分清晰,在课上举的案例都是结合实地说明,也展示了每种成型方式的各自特点。比如黑陶、红陶分别是还原烧成和氧化烧成;印文陶产生的原因,还有肌理的原因是延展面积更大,更吸热,后期也由实际功能转变为美化功能等等专业知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传统陶瓷工艺的发展脉络了解更加清晰,也让我对陶瓷材料充满了好奇,以后会继续深入了解和学习,并尝试运用陶瓷材料创作作品。
——马硕 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