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面对面(十九)讲座《西藏建筑美学》

图/文 杨明慧发布时间:2024-04-21已浏览:10

2024年4月16日上午,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名家面对面”系列讲座第十九讲——《西藏建筑美学》在学院121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西藏建筑文化学者徐宗威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宁书记、黄海波院长出席了本次活动,学院各系部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100余人参加。讲座由黄海波院长主持。

徐宗威教授演讲开场

徐宗威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到的认识视角,结合多年的田野调查,深入浅出地为现场听众呈现了一场关于西藏建筑美学的精彩讲座首先探讨西藏建筑的审美内核,进而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揭示了建筑形式背后的美学成因。他不仅分析了布达拉宫、大昭寺、雍布拉康等知名的西藏传统聚落,而且通过多样的乡土建筑展示了西藏传统建筑的地域性美学特征;通过生动具体的建筑案例,介绍了诸如边玛墙、收分墙、梯形窗、柱网结构、阿嘎土、大色块装饰等特有的建筑形式,为听众打开了一个古朴粗犷又浪漫洒脱的美学世界。

徐宗威教授谈西藏高原建筑

教授指出,西藏传统建筑蕴藏着高原本土的哲学逻辑,这种哲学逻辑渗透到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层面,最终促成独树一帜的地域性美学体系。西藏建筑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独特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阐释:一方面,作为世界高原建筑的代表,西藏建筑是中国地域性建筑脉络的重要部分,与广袤中华大地之上其他的地域性建筑类型之间是多元一体的关系,是中国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支独特而艳丽的艺术奇葩。另一方面,由于历史上西藏建筑深受高原苯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它的独特性表现出原始与神秘的精神力量。他认为,高原建筑的独特之美,并非仅是寺庙和宫殿所展现的宗教氛围,而是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完美有机的交织。

徐宗威教授谈西藏建筑的美学逻辑

他强调我们藏族同胞能在高原一代代繁衍下来,守住祖国的边疆,建起民居街市,筑起宫殿庙宇,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西藏传统建筑是缺氧高寒、生存环境恶劣的高原大自然所孕育,她既是高原沧桑与人类顽强之赞歌,也是人与自然的友好和谐之协奏!西藏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这份遗产的思想光芒,依然启迪着人类,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

此次名家面对面讲座的成功举办,打开了西藏建筑美学之门,激发了大家对西藏文化的浓厚兴趣,深化了师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认同。许多研究生表示西藏建筑之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建造方法、装饰形式等都是独具魅力的优秀建筑文化遗产;讲座图片中所呈现的诸如建筑与地形融合的方式,用石用土的方法,立面上大窗小窗转角窗的布置等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原始的现代性,和现代建筑美学存在相通与碰撞的可能。

徐宗威教授和现场与会人员合影

专家简介:

徐宗威,西藏建筑文化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常务理事(中央统战部)。曾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司长、西藏自治区建设厅副厅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法人代表)、亚洲建筑师协会副主席。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光荣称号。先后出版《西藏传统建筑导则》《西藏古建筑》等著作。